🎯在包含.git的⽬录下新建⼀个ReadMe⽂件,我们可以使⽤ git add 命令可以将⽂件添加到暂存区:
• 添加⼀个或多个⽂件到暂存区: git add [file1] [file2] …
• 添加指定⽬录到暂存区,包括⼦⽬录: git add [dir]
• 添加当前⽬录下的所有⽂件改动到暂存区: git add .
再使⽤ git commit 命令将暂存区内容添加到本地仓库中:
• 提交暂存区全部内容到本地仓库中: git commit -m “message”
• 提交暂存区的指定⽂件到仓库区: git commit [file1] [file2] … -m “message”
注意 git commit 后⾯的 -m 选项,要跟上描述本次提交的message,由⽤⼾⾃⼰完成,这部分内容绝对不能省略,并要好好描述,是⽤来记录你的提交细节,是给我们⼈看的
🎯例如:
git commit 命令执⾏成功后会告诉我们,1个⽂件被改动(就是我们新添加的ReadMe⽂件),插⼊了两⾏内容(ReadMe有两⾏内容)
我们还可以多次add不同的⽂件,⽽只commit⼀次便可以提交所有⽂件,是因为需要提交的⽂件是通通被add到暂存区中,然后⼀次性commit暂存区的所有修改。如:
截⾄⽬前为⽌,我们已经更够将代码直接提交⾄本地仓库了。我们可以使⽤ git log 命令,来查看下历史提交记录:
[root@VM-4-7-centos ~]# git add ReadMe [root@VM-4-7-centos ~]# git commit -m"add first file"[master (root-commit) a358dce] add first file 1 file changed, 6 insertions(+) create mode 100644 ReadMe [root@VM-4-7-centos ~]# ^C [root@VM-4-7-centos ~]# clear [root@VM-4-7-centos ~]# git log commit a358dceff752b9fb00a7ad0f047e0edf3e6fb6d2 Author: FJJ <2397194209@qq.com> Date: Wed Nov 8 18:53:26 2023 +0800 add first file [root@VM-4-7-centos ~]# git log commit a358dceff752b9fb00a7ad0f047e0edf3e6fb6d2 Author: FJJ <2397194209@qq.com> Date: Wed Nov 8 18:53:26 2023 +0800该命令显⽰从最近到最远的提交⽇志,并且可以看到我们commit时的⽇志消息
如果嫌输出信息太多,看得眼花缭乱的,可以试试加上 --pretty=oneline 参数:
需要说明的是,我们看到的⼀⼤串类似 23807c5…56eed6 的是每次提交的 commit id (版本号),Git的 commit id 不是1,2,3……递增的数字,⽽是⼀个SHA1计算出来的⼀个⾮常⼤的数字,⽤⼗六进制表⽰(你看到的 commit id 和我的肯定不⼀样,以你⾃⼰的为准)
查看.git⽂件
先来看看我们的 .git 的⽬录结构
index 就是我们的暂存区,add后的内容都是添加到这⾥的
HEAD 就是我们的默认指向master分⽀的指针
⽽默认的 master 分⽀,其实就是
打印的 23807c536969cd886c4fb624b997ca575756eed6 是什么东西呢?保存的就是当前最新的 commit id
3. objects 为Git的对象库,⾥⾯包含了创建的各种版本库对象及内容。当执⾏ git add 命令时,暂存区的⽬录树被更新,同时⼯作区修改(或新增)的⽂件内容被写⼊到对象库中的⼀个新的对象中,就位于".git/objects"⽬录下,让我们来看看这些对象有何⽤处:
总结⼀下,在本地的git仓库中,有⼏个⽂件或者⽬录很特殊
• index:暂存区, git add 后会更新该内容。
• HEAD:默认指向master分⽀的⼀个指针。
• refs/heads/master:⽂件⾥保存当前 master 分⽀的最新 commit id 。
• objects:包含了创建的各种版本库对象及内容,可以简单理解为放了git维护的所有修改
后⾯再学习过程中,最好能将常⻅的 git 操作与 .git ⽬录当中的结构内容变化对应起来,这样有利于我们理解git细节流程。我们后⾯还会学习什么分⽀,标签什么的,那我想后⾯同学就应该学习对应着研究了!
学习到这⾥,我们已经清楚了如何向仓库中添加⽂件,并且对于⼯作区、暂存区、版本库也有了⼀定的认识。那么我们再展⽰⼀种添加⽂件的场景,能加深对⼯作区、暂存区、版本库的理解,⽰例如下
~/gitcode$ touch file4 #1. 新增file4⽂件 ~/gitcode$ git add file4 #2. 将file4添加到暂存区 ~/gitcode$ touch file5 #3. 新增file5⽂件 ~/gitcode$ git commit -m"add file"#4. 提交修改 [master 3d406c0] add file 1 file changed, 0 insertions(+), 0 deletions(-) create mode 100644 file4提交后发现打印了 1 file changed, 0 insertions(+), 0 deletions(-) ,意思是只有⼀个⽂件改变了,这时我们提出了疑问,不是新增了两个⽂件吗?
再来回忆下, git add 是将⽂件添加到暂存区, git commit 是将暂存区的内容添加到本地仓库中。由于我们并没有使⽤ git add file5 ,file5就不在暂存区中维护,所以我们commit的时候 其实只是把已经在暂存区的file4提交了,⽽遗漏了⼯作区的file5。如何提交file5呢?很简单,再次add , commit 即可
Git⽐其他版本控制系统设计得优秀,因为Git跟踪并管理的是修改,⽽⾮⽂件
什么是修改?⽐如你新增了⼀⾏,这就是⼀个修改,删除了⼀⾏,也是⼀个修改,更改了某些字符,也是⼀个修改,删了⼀些⼜加了⼀些,也是⼀个修改,甚⾄创建⼀个新⽂件,也算⼀个修改
让我们将ReadMe⽂件进⾏⼀次修改
此时,仓库中的ReadMe和我们⼯作区的ReadMe是不同的,如何查看当前仓库的状态呢? git status 命令⽤于查看在你上次提交之后是否有对⽂件进⾏再次修改
~/gitcode$ git status On branch master Changes not staged for commit: (use"git add上⾯的结果告诉我们,ReadMe被修改过了,但还没有完成添加与提交
⽬前,我们只知道⽂件被修改了,如果能知道具体哪些地⽅被修改了,就更好了。有同学会说,我刚改的我知道呀!可是,你还记得你三天前写了什么代码吗?或者没写?
git diff [file] 命令⽤来显⽰暂存区和⼯作区⽂件的差异,显⽰的格式正是Unix通⽤的diff格式 也可以使⽤ git diff HEAD – [file] 命令来查看版本库和⼯作区⽂件的区别
知道了对ReadMe做了什么修改后,再把它提交到本地仓库就放⼼多了
git add 之后,就没有看到上⾯ no changes added to commit (use"git add"and/or “git commit -a”) 的消息了。接下来让我们继续 git commit 即可:
~/gitcode$ git commit -m"add modify ReadMe file"[master 94da695] add modify ReadMe file 1 file changed, 2 insertions(+), 1 deletion(-) ~/gitcode$ git status On branch master nothing to commit, working tree clean 🎯版本回退之前我们也提到过,Git能够管理⽂件的历史版本,这也是版本控制器重要的能⼒。如果有⼀天你发现之前前的⼯作做的出现了很⼤的问题,需要在某个特定的历史版本重新开始,这个时候,就需要版本回退的功能了
执⾏ git reset 命令⽤于回退版本,可以指定退回某⼀次提交的版本。要解释⼀下“回退”本质是要将版本库中的内容进⾏回退,⼯作区或暂存区是否回退由命令参数决定:
git reset 命令语法格式为: git reset [–soft | --mixed | --hard] [HEAD]
• --mixed 为默认选项,使⽤时可以不⽤带该参数。该参数将暂存区的内容退回为指定提交版本内容,⼯作区⽂件保持不变。
• --soft 参数对于⼯作区和暂存区的内容都不变,只是将版本库回退到某个指定版本。
• --hard 参数将暂存区与⼯作区都退回到指定版本。切记⼯作区有未提交的代码时不要⽤这个命令,因为⼯作区会回滚,你没有提交的代码就再也找不回了,所以使⽤该参数前⼀定要慎重
• HEAD 说明:
◦ 可直接写成commit id,表⽰指定退回的版本
◦ HEAD表⽰当前版本
◦ HEAD^上⼀个版本
◦ HEAD^^上上⼀个版本
◦ 以此类推…
• 可以使⽤〜数字表⽰
◦ HEAD~0表⽰当前版本
◦ HEAD~1上⼀个版本
◦ HEAD^^上上⼀个版本
◦ 以此类推…
为了便于表述,⽅便测试回退功能,我们先做⼀些准备⼯作:更新3个版本的ReadMe,并分别进⾏3次提交,如下所⽰
现在,如果我们在提交完version3后,发现version3编写错误,想回退到version2,重新基于 version2开始编写。由于我们在这⾥希望的是将⼯作区的内容也回退到 version 2 版本,所以需要⽤到 --hard 参数,⽰例如下
~/gitcode$ git log --pretty=oneline d95c13ffc878a55a25a3d04e22abfc7d2e3e1383 (HEAD -> master) add version3 14c12c32464d6ead7159f5c24e786ce450c899dd add version2 cff9d1e019333318156f8c7d356a78c9e49a6e7b add version1 ... ~/gitcode$ git reset --hard 14c12c32464d6ead7159f5c24e786ce4 HEAD is now at 14c12c3 add version2 ~/gitcode$ cat ReadMe hello bit hello git hello world hello version1 hello version2我们惊奇的发现,此时 ReadMe ⽂件的内容,已经回退到version2了!,当前,我们再次⽤ git log 查看⼀下提交⽇志,发现 HEAD 指向了version2,如下所⽰
~/gitcode$ git log --pretty=oneline 14c12c32464d6ead7159f5c24e786ce450c899dd (HEAD -> master) add version2 cff9d1e019333318156f8c7d356a78c9e49a6e7b add version1到这⾥⼀般回退功能就演⽰完了,但现在如果我后悔了,想再回到version3怎么办?我们可以继续使⽤ git reset 命令,回退到 version 3 版本,但我们必须要拿到 version 3 的 commitid 去指定回退的版本。
但我们看到了 git log 并不能打印出 version 3 的 commit id ,运⽓好的话我们可以从终端上去找找之前的记录,运⽓不好的话 commit id 已经被我们搞丢了
Git还提供了⼀个 git reflog 命令能补救⼀下,该命令⽤来记录本地的每⼀次命令
这样,你就可以很⽅便的找到你的所有操作记录了,但 d95c13f 这个是啥东西?这个是 version3 的 commit id 的部分。没错,Git版本回退的时候,也可以使⽤部分 commit id 来代表⽬标版本 ⽰例如下:
# 回退到v3 ~/gitcode$ git reset --hard d95c13f HEAD is now at d95c13f add version3 # 查看⼯作区 ~/gitcode$ cat ReadMe hello bit hello git hello world hello version1 hello version2 hello version3 # 查看log ~/gitcode$ git log --pretty=oneline d95c13ffc878a55a25a3d04e22abfc7d2e3e1383 (HEAD -> master) add version3 14c12c32464d6ead7159f5c24e786ce450c899dd add version2 cff9d1e019333318156f8c7d356a78c9e49a6e7b add version1 94da6950d27e623c0368b22f1ffc4bff761b5b00 add modify ReadMe file 23807c536969cd886c4fb624b997ca575756eed6 add 3 files c61428926f3853d4ec6dde904415b0e6c1dabcc6 commit my first file可往往是理想很丰满,现实很⻣感。在实际开发中,由于⻓时间的开发了,导致 commit id 早就找不到了,可突然某⼀天,我⼜想回退到version3,那该如何操作呢?貌似现在不可能了
值得说的是,Git的版本回退速度⾮常快,因为Git在内部有个指向当前分⽀(此处是master)的HEAD指针, refs/heads/master ⽂件⾥保存当前 master 分⽀的最新 commit id 当我们在回退版本的时候,Git仅仅是给 refs/heads/master 中存储⼀个特定的version,可以简单理解成如下⽰意图: